钢贸企业防风险仍需综合调理
进入8月份以来,四川、江苏、浙江、贵州等地相继出现钢贸企业“爆雷”事件,多地行业协会、商会发布风险提示书,提醒钢贸企业注重防范风险,避免盲目交易。与此同时,一大批钢贸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一场看不见的“重感冒”在钢贸企业中流行开来。
病因何在?据传,8月份,四川某建设集团因承接房地产项目,在市场上陆续采购钢材但并未及时付清货款。钢贸企业多次讨要无果后不得不起诉该公司。目前涉诉案件多达上百件,四川省关联钢贸商就多达11家,牵涉钢材款项累计超过1亿元。
8月17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就此事专访了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他对此次钢贸企业“爆雷”事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抵御这类风险的“良方”。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御“寒”关键
“如果自身免疫力较弱,就容易生大病。”陈雷鸣这样形容当前“爆雷”的钢贸企业。他认为,近期的“爆雷”事件由内部、外部因素共同导致。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通胀压力加大,需求乏力,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给大宗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方面,国内供给强于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下游需求明显减弱,特别是住房需求进入相对低点。
“对于贸易商来说,在生存艰难时有人就会饥不择食,这个时候就容易上当受骗。”陈雷鸣介绍,从近期他与地方行业协会的交流情况来看,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假国企”行骗事件。
他特别提到:“一些中小型钢贸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缺少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具体经营中往往是‘老板说了算’,‘拍脑袋’决策,凭感情用事,加大了风险。”
“外病内治。”在陈雷鸣看来,这是此次“爆雷”事件提醒钢贸企业要采取补救措施,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他认为,一家企业能否抵御外部“风寒”,关键是要看这家企业有没有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只有按照制度管理,按规则办事,让系统监管,把各环节、各关卡的风险点都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各相关人员把职责落实到位,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他说道。
陈雷鸣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兼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强者愈强”的市场竞争格局愈发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对头部企业来说,危机带来的也许是机会,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就比较难受了。”他表示。